于东方艺术而言,画框这种东西,绝对是舶来品。在画廊里看展览,特别是古典大师的作品,除了对着画本身流口水之外,画框也特别吸引艺术君的注意。有的繁复,画框的面积甚至是画的好多倍,有的简洁,普普通通、褪了色的木头,甚至有些蛀眼,但更衬托出其中圣母的虔诚和圣子的威严。甚至有一家博物馆专为画框举办过一次展览。
给大家读《如何逛艺术馆》这一节,就是聊聊画框。
关于像极了小恶魔的宫廷侏儒的故事,艺术君记着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艺术在哪里终结,世界从何处开始
关于画框和艺术的戏剧效果
想想你最喜欢的画,你闭着眼都可以描述的画。现在试着想想它的框是什么样子。奢华茂盛的镶金叶子雕刻?还是简单的黑木条?根本没有框?我出十块,你掏一分,赌你根本毫无印象。
——菲尔·道斯特( Phil Daoust),记者
有一间艺术馆,曾经大胆组织了一次关于画框的展览。没几幅画,但是有很多画框。如果你以为画框不过只是保护画的木头,这次展览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
画框不仅出于实用目的存在。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在窗户里看去,恶劣的天气变得更糟糕了?这样的效果,就来自于画框如何影响你对于内里图像的感受。它们会强化你的视觉经验。或者如画框专家、书籍《定义边缘》作者威廉·贝里(William Bailey)所言:“画框是观者和绘画之间的中介物。”一幅画没有了它们,你肯定会错过很多微妙的色彩平衡和精细,甚至可能更多。所以,很多画家把上框视为创作作品的一部分。“一幅没有框的画,如同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梵高曾这么说。
画框的特别迷人之处在于,它们定义了艺术终于何处,余下的世界在哪里开始。这么细微的决策会引发激烈见解。有些艺术家觉得:画框就像雕像的基座,或者剧院的舞台,应该让画作独立存在。这么一来,它给人的体验就是显而易见的、猝然的存在。有人相信:画框应该提供一种平滑的过渡,让人从真实世界——也就是展厅的墙壁——进入画作的想象王国。
往后退几步,你也许会把整个艺术馆看做你自己艺术体验的画框。白立方看上去很纯净,然而其中有很多“隐秘的”聚光灯,精心选择的墙漆,还有很多其他手法,强化展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注意到这一点,你的艺术馆之行就又多了一层有趣的维度:艺术馆的戏剧效果。既然任何画作都只有借助假象才能成立,你也许可以问问自己:哪里是此物的开始,何处是彼物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以上中文文字内容,除引用部分外,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如果你想给坚持原创和翻译的艺术君打赏,请长按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两个二维码,一个是一套煎饼果子,另一个您随意。】
相关文章January 30, 2016 “但是,这是艺术吗?”——如何定义艺术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译, 馆
Share this:Click to share on Twitter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Facebook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Tumblr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Google+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Pocket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email this to a friend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print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Pinterest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LinkedIn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Reddit (Opens in new window)Click to share on WhatsApp (Opens in new window)Like this:Like Loading...
Related
相关文章
让工作人员告诉你艺术馆的灵魂是什么
母体中那销魂一吻
最适合聊艺术的地方,其实是……
去艺术馆写点儿什么?
独臂漫画大师水木茂的七点幸福哲学
独立是灵魂的同义词。你灵魂的房子,长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