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字是由“昜”加“木”再造的,指一种树木——杨树。古人为什么把这种树叫杨树呢?
那就要还原古人对杨树的认识。
这时必须知道,古人最开始是把杨树和柳树混在一块的,后来发现这两种树并不一样,才又加以区别。
柳树的枝条柔软是往下垂的,似流水向下。
杨树的枝干硬朗,是往上扬的,所以杨树的“杨“实际是扬手的”扬“字省略再加木字旁。
因它是一种树木,跟树木有关就用木字旁表示意义的类别,右边的声音仍就是“昜--扬”的音,繁体写作“楊”,说明这种树枝条往上扬起,这叫杨树。
所以要理解杨树,必须先懂扬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先说“扬”再讲“杨”的道理。懂了扬手,就好理解杨树。
yáng
疡
然后说溃疡的“疡”字。
这个“疡”字一看就知道是一种病,困为有一个病字旁(疒)。那为什么叫“疡”呢?
我们今天常遇到的就是溃疡,指胃、牙龈或者身体某个地方的溃烂称为溃疡。但实际它的本意是指头疮。
古人生活条件不好,卫生条件比较差,头发不像现在人们有各种洗发水等,可以理发、洗发,古人的胡子、头发是不能随便剃的。
毛发和皮肤是父母所给,不能随便割弃,可是清理的条件又不好,所以头上长疮一一头疮,这叫“疡”。
头疮发痒,人就要扬手去抓一抓,手又不干净,所以抓了以后就容易溃烂,这就成了溃疡,它的本意就指头疮。
因为要扬起手来抓,它又是在头顶上面的,太阳还天天照着,读音也就还是“yáng”,繁体书写为“瘍”。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导论》
更
多
精
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