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可不是吃素的”是一句狠话?
原因得从中国的素食文化说起
孔子说过:“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素”其实是中国人所倡导的内自省,是崇尚朴素清淡的体现,是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的道家文化中非常讲究清淡饮食,荤素搭配,但是总体上以素食为主,以求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所以素食就成为了民间养生的基本法。
佛家文化中有戒肉的规定,因为佛家文化讲究的是慈悲为怀,忌杀生。受佛家文化的影响,素食成为人们对向善的生活方式的追求,素食其实是个人的一种修行,也是一种信仰。
所以“吃素”就有了善、平和、好相处的意味。
那么话说回来,是不是完全吃素就能达到清净恬淡的人生境界,只吃肉就能让人“狠”起来?
纯素食对身体的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全素食会导致身体的营养不良。
2004年,美国有一对父母只给自己六周的儿子吃豆浆和苹果汁,后来导致孩子因为营养不良死亡;2016年,意大利有一对夫妇只给孩子吃素食,孩子发生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14个月的时候孩子体重只相当于3月大的孩子,后来是被孩子奶奶送到医院治疗。
人体的骨骼生长需要依赖钙的补充,虽然深绿色蔬菜和传统豆制品可以作为钙的来源,但它们吸收率远不如奶制品;铁和锌在肉类水产中含量丰富、吸收好,但植物食物中铁和锌含量低且吸收效果差,缺锌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缺铁会造成贫血,进而引起心悸、心慌等症状。
不节制吃肉对身体的影响
肉类食物是人体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适量吃肉对人体大有裨益,比如能提高免疫力、维持正常的激素分泌、预防缺铁性贫血等等。
展开全文
但是由于部分肉类所含热量高、嘌呤高,过量吃肉有诱发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痛风、肾结石的风险。另外红肉还被列为2A级致癌物,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胃癌、肠癌等风险。
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
中国是拥有最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对植物性食物的偏爱,几乎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中。由于中国人民热爱生活、食不厌精,自古以来就追求饮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糅合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清淡养生,佛家的慈悲不杀,中国的素食文化就带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合理性的。
而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中,也没有提到纯素食,只是饮食结构偏于素食,尤其五谷为养,奠定了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
健康的饮食搭配
国际医学界认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饮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膳食结构由“谷肉果菜”四大类食物组成,并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动物性食物(五畜)和植物性食物(五谷、五果、五菜)的搭配比例1∶3,是科学的配比。“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膳食指南,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起居和促进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根据营养科学原则和人体营养需要提出食物多样性,合理搭配的膳食指导意见,要求要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平均每天摄入120克~200克),同时要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